更多
首页 >  头条 >

“清廉云南”建设之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专项行动——以“自我革命”之治优化营商环境 微头条

2023-02-21 11:13:10 来源:清风云南

原标题:“清廉云南”建设之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专项行动——以“自我革命”之治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创新监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紧盯企业反映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着力纠治政策落实不到位、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政商关系“不亲”“不清”等问题,以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构建亲不逾矩、清不疏远、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新型政商关系,为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护航。

特别是2022年以来,全省企业发展信心越来越足。这是云南省纪委监委启动“清廉云南”建设后,把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纳入“治理方案”,各地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踔厉奋发的拼搏精神,迅速掀起一场作风革命、效能建设,全力打造具有“云南品牌”辨识度营商环境取得的成效。


【资料图】

通过深化各领域改革,一些领域的短板逐渐补齐,部分领域还实现了“弯道超车”,营商环境已逐渐由量的积累转化成质的突破,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同时,随着不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连续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破除制约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了全省市场主体活力。

为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稳定发展,昆明市盘龙区纪委监委深入企业项目建设一线,紧盯企业需求、营商环境优化、政策落实等重点内容,持续开展“清廉助企”活动,着力打通监督执纪服务企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图为盘龙区双龙街道纪工委向辖区企业了解情况。通讯员 肖成兴

大监督——

聚焦堵痛难点,强化政企沟通联动,为企业解忧纾困

以“硬监督”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

2022年,全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专项行动以来,昆明市盘龙区纪委监委做足“监督”功课,采取有效措施,构建政企沟通联动“大监督”格局,有针对性地了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驻地街道在服务和监管企业中是否存在消极应对、冷硬横推、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调研辖区各类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是否存在痛点、难点、堵点、困点。

“感谢你们的‘明白卡’,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这是盘龙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收到的某企业打来的感谢电话。

该区纪委监委向企业发放了“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行动明白卡”,在“明白卡”上详细列明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范围,并公布来信、来访、来电以及举报网址等监督举报方式,鼓励企业主动参与监督。

小小“明白卡”,向企业传递了盘龙区纪委监委监督护航营商环境优化的坚定决心。截至目前,该区通过“明白卡”收集企业反馈问题并完成整改112个,提醒谈话32人,批评教育5人,通报批评1人。

助企解难点、通堵点、消痛点,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行动的工作重点。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哨点”作用,文山州纪委监委选聘企业营商环境“观察员”40名,他们可随时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关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招商引资承诺兑现不到位、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等问题,同时可以提出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

在州、县(市)纪委监委对应设立营商环境“监督员”40人的基础上,该州还建立一对一的“亲清‘廉’盟”,定期开展“访企业、解难题、送服务”活动。而“监督员”也要深入项目建设现场、企业生产一线了解生产经营、待办事项、优惠政策落实、职能部门到企业监督执法、主管部门履职尽责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制定营商环境监督流程图,根据整改问题类、问题线索类、意见建议类对监督发现问题进行分类、闭环管理,提高营商环境监督质效。

2022年,文山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营商环境“监督员”共走访企业188人次,督促整改问题137个,协调办结意见建议16条,切实为企业纾难解困。

昆明市和文山州将“内置”和“外脑”有效地融合利用,不仅让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合力显著增强,还在推动健全机制、优化审批服务、政策宣传落实等方面开展专项监督,深入了解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倾听部分企业的真实诉求,真正做到问政于企、问需于企、问效于企,从而提升营商环境建设精准监督新格局。

大整治——

聚焦作风顽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促服务便捷高效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一直以来,昆明市和文山州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政治监督,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日常监督、派驻监督、专项监督、基层监督和巡察监督重要内容,通过综合运用“蹲点式”调研、“体验式”监督、“嵌入式”监督等方式,着力发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开展行动过程中,两地紧盯企业反映强烈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兑现不及时、差异化对待、选择性服务以及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政商关系不亲不清等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以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护航优化营商环境。文山州和盘龙区还开展企业警示教育大会,让企业以“片中人”为戒,带头做到“不行贿、不欠薪、不逃税、不侵权”,以清风正气擦亮“清廉企业”品牌。

为保障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细,文山州和盘龙区纪检监察机关以警示教育为抓手,以改进作风为目标,用强有力的监督执纪执法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认真履职。同时,与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城管、卫健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工作信息互通机制,形成“大整治”工作格局,及时了解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推进情况、信访舆情、工作计划等情况,对存在的作风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有效推动营商环境向上向好。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感受是“金标准”。

盘龙区纪委监委把作风革命、效能建设作为“处方”,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在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方面持续探索,开通“全区通办”、“周六能办”新模式,在昆明市范围内建立首家营商环境定点服务站、首家市场主体倍增自主服务专区,推行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完成全省首个“跨省通办”事项,持续改进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作风,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按下了快进键。

文山州纪委监委创新运用“零提示”工作机制,就解决企业诉求、兑现招商引资承诺、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建立外出招商机构党组织等事项向州委主要领导发出“提示卡”,推动“问题”有效地解决。这样每月“零提示”的“监督”,及时消除化解风险隐患,也筑牢廉洁自律防线。

一项项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创新,一件件惠企便民的措施落实,一次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实干行动,让服务更有温度、更有质量,让办事更加高效、更加便捷,让企业更有信心、更有活力,让百姓更加满意、更加幸福。

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改进作风跟进监督、精准监督,通过约谈提醒、跟踪督办、严肃问责等多种方式的“大整治”,坚决查处缺乏责任担当、服务意识等影响营商环境和作风效能的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执法,打通瓶颈、疏通堵点、专项突破,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大发展——

聚焦容错纠错,强化激励约束并重,让政商交往安心舒心

亲清政商关系,要坚守“清”的底线,也要发挥“亲”的作为。

2022年7月,昆明市一食品公司因擅自使用地下水受到行政处罚。之后,盘龙区水务局鉴于该公司经营困难的实际,且其行为未造成较大影响,并能够快速整改,根据盘龙区柔性执法“五张清单”要求,给予减轻行政处罚的决定。

这样的柔性执法,不仅有温度,也实现了刚柔相济、法理相融。为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规范化、标准化,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和公平竞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盘龙区委的统一部署下,该区纪委监委联合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昆明率先构建容错纠错柔性执法机制,共推出柔性执法“五张清单”三批共1769项。

从盘龙区的实践来看,尊企、重企、亲企、富企,是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的关键。而在实施这些行政方式的同时,结合营商环境执法风险内控机制建设,责任部门推行柔性行政监督,主动化解和防范企业的“倒闭”风险,形成“刚性为本、追求柔性”的清廉政企“清、亲”良好氛围。

此外,在工作中,文山州和盘龙区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民生领域,持续整治群众和企业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深入查处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妨碍惠企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以维护企业切身利益的扎实成效取信于“企”。同时,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制度,推动形成“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问题整改‘回头看’”的闭环监督,为推动惠企便民措施落地落实提供坚强保障。

在筑牢信念、与时俱进中增强“情味”的同时,也在从严治理、紧贴实际中催生“辣味”。

昆明市和文山州纪委监委依纪依法监督,压紧压实责任,持续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收集并听取企业的反映诉求和意见建议,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营商环境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通过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的“政策”,严格依规依纪依法从严从快、坚决问责、通报曝光,形成有效震慑,确保督查问效工作落到实处。

为正确处理好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和支持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关系,两地纪委监委主动与法、检、公等部门协作配合,统一执法尺度,既办好案件、查清问题,又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当前,正值全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随着“清廉云南”建设的全面推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产业、投资、政务、市场、创新、法治、人文、开放“八大环境”纵深推进营商环境优化,释放出打造“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营商环境品牌和服务市场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

本报记者 汪波

通讯员 王国敬 雷军艺 罗婷婷 金冬云 常开明 邹杰 陈媛 陈厅

标签: 监督治理 政策落实 柔性执法

国际
国内

要闻

健康

法制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