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2月17日电(刘璐)“免押、低息、低门槛贷款....…”如果在微信群里看到类似的消息,千万别相信骗子的“花言巧语”,否则你可能在无意中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2021年,哈市居民王某家人生病急需用钱,因为手头紧张,正打算寻求贷款的门路,无意中在小区微信群发现有人声称可以低门槛办理银行贷款业务,心动之下,便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面对王某提出的5万块贷款需求,对方爽快地答应了,不过在打款前却提出一个要求,需要王某提供3张银行卡,以及用同一个手机号开通的网上银行。一听门槛这么低就能办贷款,王某心里十分激动,没多想,当天就按照对方的要求办理了银行卡,开通了网上银行。
次日,王某驾车来到约定地点,将银行卡和手机卡都交给了对方,但却被告知,现在业务多,明天才能办理。因为急需用钱,王某也没多怀疑,第二天便再次来到了约定地点。这次王某没有跑空,不仅拿回了银行卡和手机卡,还得到了3000元现金,剩下的贷款被告知回家继续等。听了对方的话,王某虽然心有疑虑,但还是选择继续等待。可一连等了数天,贷款还是没到账,当王某再次联系对方时,发现已被对方删除了好友,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但看着手中的3000元,还有拿回的银行卡和手机卡,王某想着反正也没啥损失,就回了家。直到被警方联系,王某才知道自己的银行卡被诈骗团伙用于转移诈骗赃款,而自己则成为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
2022年1月,王某因涉嫌诈骗罪被河南警方立案侦查,今年1月,因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王某因多次传唤均联系不上,于是被河南警方网上追逃。
1月30日,巡特警支队排爆安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张磊在工作中发现了王某的信息,便立即组织精干警力前往抓捕,谁知却扑了个空。线索中断,调查一时陷入了僵局,民警迅速转变思路,扩大了寻找的范围,很快得知王某目前正租住在同小区的另一套房。为了不打草惊蛇,民警用无人机对房屋进行了侦查,发现屋内有两人,但并无王某的身影。上门询问后得知,二人正是王某的妻子与儿子。通过民警的耐心劝说和政策讲解,王某妻子主动拨通了丈夫的电话。在民警的努力和家属的配合下,王某主动返回家中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已被依法移交河南警方,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完)


